2021年11月8~11日舉行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的意義不僅在于解決了當前的問題,其內容遠遠超出了現有問題框架。十九屆六中全會是歷史性會議,大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類似的文件在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中只出現過2次,一次在1945年,另一次在1981年。這兩次,中國共產黨在開拓新的道路、實現重大突破前夕都對過往道路進行了分析與總結。1945年,中共六屆七中全會討論并通過了《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總結了2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黨實行反動政策和日本侵華背景下的斗爭道路。1981年,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經驗和教訓作了科學總結。
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的歷史意義在于其對過往的深度洞察和對未來的清晰展望。新的《決議》既總結了100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所取得的無可爭議的成就,也沒有回避曾經的失誤。更重要的是,《決議》對中國到21世紀中葉未來幾十年的發展進行了規劃與展望。2012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一規劃,到2049年將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具有前瞻性的任務本身就會激發進步、凝聚力量和加快發展步伐。中國未來30年的總體發展規劃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并被劃分為幾個戰略階段,其中重要的內容有經濟上的“新常態”、社會生活中的“依法治國”、國際領域的“一帶一路”倡議以及“消除絕對貧困”等。2021年,中國按計劃完成了第一階段任務:202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00萬億元(15.4萬億美元),人均收入達到1萬美元,徹底消除絕對貧困的目標如期完成,中等收入群體比例得到提高。所有這些成就是在極其不利的條件下取得的——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和美國展開針對中國的遏制策略。
“高收入社會”的創建始于2021年。到2035年,中國人均收入和國內生產總值要再翻一番,這將使中國全面進入“高收入社會”,用相關決議的話說就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后,“中國夢”規劃將進入第三階段,到20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年時,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雖然尚不清楚這一目標在具體參數中如何表示,但是毫無疑問,中國將在全世界占據應有的地位,其經濟潛力將決定全球經濟狀況,其科學潛力將使人類取得前所未有的進步,其軍事潛力將保證自身安全和全世界的穩定。
與此同時,在201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后,黨在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時,越來越強調“社會主義”一詞。在不影響國家總體發展前景和發展速度的前提下,普通人的民生與福利越來越受到關注?!安煌跣?、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在全黨范圍內展開。正如《決議》所強調的,“中國共產黨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來,始終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終堅持共產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信念”。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日益成為世界社會主義的主流,讓所有支持正義和真正民主的人都燃起了希望。與此同時,中國的社會主義模式已成為人類文明的新形式,也是現代世界中唯一高效運行的發展模式。這對俄羅斯而言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俄羅斯正在努力尋找自己的“偉大復興”之路。與此同時,俄羅斯人民對強加于身的自由資本主義價值觀越來越失望,對重返社會主義道路的興趣越來越濃厚。近日,俄羅斯反資本主義愛國智庫“伊茲博爾斯克俱樂部”(《Изборский клуб》)下的“俄羅斯夢與中國夢”研究中心舉辦了一次圓桌會議。在會議上,中國專家向俄羅斯學者和記者闡釋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政策的源起和成就。經過長時間的討論,與會者得出結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證明了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只有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并聯系各個階段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情況,才能避免理論脫離實際,才能調動社會健康力量,實現社會主義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的協同運作。有關這次圓桌會議的內容在俄羅斯《明日報》及各大社交網絡上被同步報道,引起廣泛關注,并為人們思考俄羅斯的發展道路提供了新啟示。
中國發展模式的吸引力不僅受到左翼人士和社會主義者的關注,就連最有“遠見”的反社會主義者,也認為自由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霸權地位受到來自中國的挑戰?!皝碜灾袊恼嬲kU根本不在軍事或地緣政治,而在于意識形態。中國的持續成功對美國的政治制度構成了最大威脅”,華盛頓五角大樓“國防優先”智庫的理查德·哈納尼亞(Richard Hanania)在《鈀金雜志》中如是寫道?!锻饨皇聞铡冯s志的作者扎克·庫珀(Zach Cooper)和勞拉·羅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對此表示贊同,“在與威權主義的斗爭中,美國必須意識到自己的優勢在于民主價值觀……尤其是中國和俄羅斯,在政治、經濟、技術和信息空間等領域搶占了先機。在全世界,美國的領導力都在衰退”。
自拜登上臺以來,對中國及其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敵意絲毫未減。華盛頓在言行上印證了所謂專家的預測,即在拜登的領導下,美國將加大對抗中國的力度,同時保持對俄羅斯的敵意。所以,在美國第46任總統于2021年3月3日簽署的《過渡時期國家安全戰略指南》文件中白紙黑字地寫道,中國是美國唯一的競爭者,有能力利用自己在經濟、外交、軍事和技術上的實力挑戰穩定開放的現有國際秩序。幾乎同時,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John Blinken)就國家外交政策發表政策聲明指出,中國是美國在21世紀面臨的最大挑戰,這一挑戰超過了來自俄羅斯或中東的挑戰。
華盛頓并非無故將崛起的中國視為衰敗的美國的最大挑戰。2020年,在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上,絕對貧困第一次被消除;在中國,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經濟和社會生活恢復正常。中國人民表現出強大的紀律性和團結一致的精神。與此同時,建立在自由主義意識形態基礎上的美國政府則表現無能,疫情造成幾十萬人死亡,失業率飆升,在“普世價值”和“多元文化”的口號下暴徒猖獗。選舉制度的破敗引發了人們對民主黨選舉獲勝的質疑,并導致前所未有的騷亂和國會大廈被占領。
上任伊始就成了“跛腳鴨”的拜登總統首先肯定了特朗普對華“冷戰”的方針。但是,與其前任不同,拜登關注的不是中國貿易順差的增長或所謂“技術借用”,而是中國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正如其名,民主黨一直比較關注意識形態問題,新保守派成為其領導層的主流。傳統意義上,他們在美國政界、情報部門、媒體界和好萊塢有著強大的影響力。拜登統治集團的核心圈子包括克林頓和奧巴馬時期有影響力的資深新保守派,以及他們當時的助手、現在的高級官員,如安東尼·布林肯和杰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等。他們正在著手推動拜登恢復特朗普時期美國在國際組織中失去的影響力,組建新的軍事政治聯盟,如由美日印澳組成的“四國聯盟”和由美英澳組成的“三邊安保聯盟”。
2021年12月9~10日,世界“民主峰會”是在“停止民主和人權倒退”的口號下舉行的,表現出對社會主義的極大恐懼。美國邀請100多個國家參加這一會議,認為自己的力量足以抵抗對手。當前,華盛頓的主要對手是中國和俄羅斯。但在可預見的未來,高舉社會主義旗幟、成功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中國將成為其主要目標,因為今天的俄羅斯不會產生具有世界意義的思想和足以威脅“具有美國特色的民主”的思想。
這不是美國第一次召集盟友來遏制中國。在朝鮮戰爭中,來自15個國家的軍隊糾集在一起支援美國。在同樣為遏制中國而發動的越南戰爭中有8個國家參加。但這些都是地區戰爭?,F在,華盛頓召開“民主峰會”,企圖在全球范圍內從100多個國家中拼湊出一個類似“反華國際”的東西。美國承諾提供4.244億美元的所謂“對外援助”資金,以保護世界各地的新聞自由、打擊腐敗和支持自由選舉。
然而,拜登及其新保守派幾乎沒有可能和時間來實施這樣一個長期計劃,這與民主黨在下次選舉后繼續掌權的可疑前景無關。原因在于,越來越多的國家對美國宣揚的那套民主價值觀產生質疑,對美國的全球治理能力感到失望。美國在阿富汗的慘敗讓人想起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的后果,又一次證明即使用過時的步槍也可以打敗“紙老虎”。另一個原因是越來越多的國家將本國的發展和繁榮與中國聯系在一起,計劃擴大與中國的經貿關系。毫無疑問,強大的中國已經成為包括美國最親密盟友在內的大多數經濟體的重要市場。
還存在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令美國對中國的全方位地緣政治包圍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與中國擁有4000多公里共同邊界線的俄羅斯,將不會參與美國的冒險行動。俄中兩國關系持續靠近,俄羅斯繼續遠離西方,甚至蘇聯解體后涌入的西方“道德價值觀”也日益貶值。俄羅斯正在積極尋找本國的發展模式,即“具有俄羅斯特色的民主”。在俄羅斯,關于社會正義和民主的傳統觀念正在復興,但“具有美國特色的資本主義”價值觀在未來俄羅斯的發展模式中將不會存在?,F階段,俄羅斯對強調傳統價值觀的中間道路感到滿意,它被普京總統稱為“健康的保守主義”。
在全球創建一個基于美國“民主價值觀”的“反華國際”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為美國版本的“民主”基礎正在發生自我毀滅:民族歷史被清除,正常生活被擾亂,社會道德、行為規范遭到破壞,國家分裂正在演變為現實,內戰似乎近在眼前。世界各國對這樣的混亂現象以所謂的“民主”標簽轉移到本國土地上倍感恐懼。在這種情況下,“民主峰會”看起來更是荒誕不經。
中國不會把自己的發展模式強加于其他國家。初看這種社會制度與社會結構,就像漢字一樣非比尋常和難以理解。中文沒有字母,沒有字母表,任何詞語或概念都用象形文字寫成。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現代政治制度與西方的形式不同,就像象形文字區別于字母一樣。但這并不意味著這一制度是落后而無效的。中國的政治傳統和民主形式,不僅針對個人,更著眼于整個社會。中國的政治制度基于“以人為本”原則,并在多個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在這一制度基礎上,中國創造了繁榮的經濟,在短時間內崛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過去的10年間,中國消除了絕對貧困,實現了國家GDP和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標,中等收入群體的人數超過4億。誠然,中國各個社會群體和各地區以及城鄉之間的收入仍存在明顯差距,但隨著各種利民政策的出臺,這一差距開始迅速縮小。
中國共產黨清楚中國所走的社會主義道路與自由資本主義道路是截然不同的。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決議》中有幾句話格外重要:“習近平同志指出,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歷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只要我們勇于結合新的實踐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善于用新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就一定能夠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地上展現出更強大、更有說服力的真理力量?!?/font>
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不僅高度肯定了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帶領全黨全中國所走的道路,還明確了要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的目標。在這種情況下,始終強調“堅決維護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格外重要。中國人民以及所有支持社會主義道路、支持人類進步事業的人都非常清楚,要有效治理世界上最大的政黨和人口最多的國家,必須捍衛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特別是習近平同志的核心領導地位。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規劃進入了下一個重要戰略階段——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的召開和《決議》的通過是這一關鍵階段取得成功以及到20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年時實現偉大復興目標的保證。
【作者簡介:尤里·塔夫羅夫斯基(Юрий Тавровский),系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教授、俄羅斯“伊茲博爾斯克俱樂部”“俄羅斯夢與中國夢”研究中心負責人;譯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
網絡編輯:張劍
來源:《世界社會主義研究》202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