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是教條而是行動指南,必須隨著實踐發展而發展,必須中國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泵珴蓶|將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實際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對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一系列獨創性經驗做出了理論概括,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進行了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創立了毛澤東思想,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從哲學層面看,這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這一飛躍的形成,意味著毛澤東哲學思想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做出了原創性貢獻。但長期以來,總有人從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出發,忽視甚至否認毛澤東哲學思想以及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原創性貢獻。今天,依然有人從西方中心論的觀點出發,否認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現代化的民族特性,倡導所謂的一元現代性與普世價值觀念。本文將在厘清原創性概念實質內涵的基礎上,考察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原創性理論貢獻的實質、內容與重要意義,以期拋磚引玉。
一、原創性與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貢獻的實質
毛澤東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同時,結合中國革命和建設中的具體實踐,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內容與形式兩個層面、從理論與實踐兩個向度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做出了原創性貢獻。毛澤東所面對的是與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人所處背景都大不相同的中國社會的現實情況,他對資本主義的現代性和意識形態具有強烈的警惕性,對中國人民的生活現實具有深刻的認識。毛澤東思想的生成機制,不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簡單運用,也不是基于中國具體實踐的經驗主義,而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具體歷史情境的交互作用。在內容上,毛澤東針對中國現實情況,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指導中國的革命與建設實踐,總結出新的經驗,提出了原創性理論。在形式上,毛澤東真正實現了讓馬克思主義哲學說中國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進行了中國式的表達,使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了中國風格與中國氣派,做出了重要的原創性貢獻。在理論向度上,毛澤東立足于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和方法論,揭示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與現代化建設的基本規律,有效地“解釋世界”,創立了原創性的毛澤東思想。在實踐向度上,毛澤東將馬克思主義哲學運用于“改造世界”,在獨創性革命與建設實踐中改造中國的客觀世界與人民的主觀世界。
究竟如何理解原創性?原創性不是沒有根據的標新立異,而是在前人基礎上的開拓創新,提出新的概念與范疇、觀點與原理、方法與范式、經驗與規律、結構與體系等思想理論系統及其要素,它不是原有理論的簡單重復與照搬照抄。原創性以主體性為基礎,其本質在于“接著講”或“對著講”,講出自己的東西。原創性是理論的生命與價值之所在,也是理論自信的基礎。原創性理論包括多種類型,除了理論成果意義上的開創新的方法論和理論體系等,還包括認識論意義上的原創性理論思維。它是指在深刻把握事物發展規律及人的思維規律、有效探索社會實踐新領域的基礎上,創立新的原理、新的理論學派或者理論體系,這屬于原創性理論思維。在認識論意義上,原創性理論的產生除了某種新的理論框架、理論范式和研究方法,也包括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中得到新的具體的經驗,再將獨創性經驗抽象概括為理論的提升過程。這種在有效探索社會實踐新領域的基礎上形成新理論的思維過程,正是原創性理論思維。
鑒于以上分析,我們認為,毛澤東哲學思想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貢獻不是一般的理論創新,在實質上是一種原創性的理論創新,它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開創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學術傳統與理論事業。具體而言,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在內容上,毛澤東立足于中國現實,解決中國自身的革命與建設問題,因而毛澤東哲學具有鮮明的主體性,并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進行了豐富和發展,做出了原創性貢獻。在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創新的理解上,一種流行的看法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原創性,但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就不可能具有原創性了。這種看法是似是而非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本身也是從對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空想社會主義的批判出發的,正是在前人的基礎上,馬克思恩格斯才創立了唯物主義辯證法這一新的方法論。因此,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是一種新的理論框架和方法論從無到有的原創性過程。需要強調的是,將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實際和中國傳統文化結合,本身也是一個從無到有的原創過程,是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在理論上形成和創立的過程。正如學界有人指出的:“發展馬克思主義,大體上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非突破性的發展,一種是突破性的發展?!狈峭黄菩园l展是指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通過與實踐相結合,加深對內涵的認識,擴大對外延和適用范圍的認識,這就是“接著講”。突破性發展則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某些理論不能用來指導新的實踐活動,根據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解決新的時代問題,以指導新的實踐活動,獲取新的理論,這在一定意義上也是“對著講”。突破性發展與非突破性發展是理論成果上的劃分,但是原創性貢獻除了體現在理論成果上,也體現在認識的提升過程中。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方法論之下,毛澤東哲學做出了突出的原創性貢獻。這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指導實踐,總結出獨創性經驗,又抽象概括為理論的過程,它體現的正是一種原創性的理論思維。在這個過程中,毛澤東哲學思想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其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關系原理、實踐與認識關系原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等都極大推進了辯證唯物主義的豐富與發展;毛澤東提出的“兩個改造”思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農民主體觀、中國新民主主義理論與社會主義革命理論、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等則極大地推進了唯物史觀的豐富和發展。
其次,在形式上,毛澤東從話語表達上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做出了原創性貢獻。話語符號是價值觀念的載體,沒有無意義的符號,也沒有無符號的意義。意義世界通過共同的符號被主體共享,而享有相同意義世界的主體才能相互理解。伽達默爾曾經指出:“正如我們所說的,所謂理解就是在語言上取得相互一致(SichinderSpracheVerst?ndigen),而不是說使自己置身于他人的思想之中并設身處地地領會他人的體驗。我們曾經強調說,在理解中這樣所產生的意義經驗總是包含著應用(Applikation)?!泵珴蓶|使馬克思主義哲學說中國話,以中國人民能夠聽得懂的話語進行闡述,使馬克思主義哲學在表達上接地氣,被大眾所理解,進而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大眾化。毛澤東用“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等闡釋馬克思主義并非教條,而是行動指南;用“紙老虎”形容一切反動派;用“我們要做生意”闡述中國必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與一切可以建立外交關系的國家建立外交關系等等。毛澤東使馬克思主義哲學話語擁有了中國形式和中國風格,成為具有中國氣派的馬克思主義哲學。
最后,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原創性貢獻在實質上體現為突破教條主義與經驗主義的束縛,在理論與實踐兩個向度上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恩格斯指出:“我們的理論是發展著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并機械地加以重復的教條?!卑l展著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并不能只在理論上進行原創性發展,還必須在實踐中進行更高級的認識,總結獨創性經驗,再提升為新的理論。理論向度與實踐向度并非截然二分、互不干涉的關系,而是相互交織、相互促進的關系。在兩種向度下,主體從感性認識提升至理性認識,進而做出原創性貢獻。在內容和形式上,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進行中國化是理論原創的應有之義,也是將馬克思主義哲學運用于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的必然路徑。這是理論向度上的提升與創新,也是實踐向度中不斷檢驗與應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結果,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不斷提升的結果。這并非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也不是主觀主義,不是像一些西方毛澤東思想研究者所認為的毛澤東是“唯意志論者”。
二、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原創性貢獻的主要內容
毛澤東創立了毛澤東哲學思想,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做出了多維度的原創性貢獻,內容十分豐富。這體現在毛澤東哲學突破了教條主義與經驗主義的束縛,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極大豐富和發展了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內容,開創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學術傳統與理論事業,如上文所述。更為重要的是,它還體現在毛澤東始終堅持以實踐為中心,突出中華民族的主體性,把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人民的革命與建設實踐有機統一起來,開創了中國式的革命與現代化建設道路。
一方面,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現代化理論做出了原創性貢獻。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面臨著實現民族獨立與復興的艱巨任務,在新中國成立實現民族獨立以后,通過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民族復興就成為時代的緊要課題。毛澤東立足于唯物史觀,主張中國不能走西式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也不能走蘇聯僵化模式的傳統社會主義現代化老路,而要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20世紀60年代,他領導的中蘇論戰,不僅僅是一種意識形態的論爭,也體現了雙方在現代化發展道路上的分歧。在理論上,則體現了毛澤東與蘇聯領導人對馬克思列寧主義哲學現代化理論的不同理解,毛澤東擺脫了教條主義與經驗主義的束縛,在堅持和發展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礎上,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現代化理論。
另一方面,毛澤東在中國革命與建設實踐中形成了獨特的中國現代性思想。毛澤東始終堅持走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防止資本主義在中國的和平演變,他通過對資本主義現代性核心觀念的批判和改造,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社會發展理論做出了多維度的原創性貢獻。在科學、民主、自由、平等、博愛等現代性核心觀念方面,批判并超越了西方資本主義現代性理論,創新性地提出了實事求是的科學思想、豐富具體的人民民主概念、認識與實踐有機統一意義上的自由概念、全體人民之間的實質平等概念、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等,解決了“中國向何處去”“如何實現民族獨立和解放”等革命和建設的根本問題。具體體現在如下幾個層面。
第一,毛澤東豐富了科學觀的內容與形式,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觀做出了原創性貢獻。近代以來,西方現代性被等同于科技理性,科學成為現代思想啟蒙的重要內容??茖W的實質被理解為工具理性。馬克思主義哲學本身產生于對西方現代性的批判,包括對其科學觀的批判。毛澤東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觀,主張堅持唯物辯證法與實事求是。他反對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認為只有科學的馬克思主義態度,才能取得科學的認識。他反對言必稱希臘,強調從中國自己的實際出發進行研究。毛澤東指出:“這種態度,就是實事求是的態度?!畬嵤隆褪强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睂嵤虑笫且彩侵饔^與客觀相統一,認識與實踐相統一。毛澤東認為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特別是教條主義,會對中國革命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造成嚴重危害,馬克思主義哲學必須與中國實際結合才能解決中國問題,要反對一切“本本主義”。因此,毛澤東不僅在理論上強調科學的態度,也主張使用科學的馬克思主義實證方法。他認為,不符合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片面的、靜止的方法是“非科學”的。同時,毛澤東將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科學內涵運用于中國共產黨的建設,他指出:“這種態度,就是黨性的表現,就是理論和實際統一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作風?!敝袊伯a黨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指導,同時不斷使用馬克思主義改造自身,形成理論和實踐相統一的作風??梢?,毛澤東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觀,批判并超越了西方工具理性主義的科學觀。
第二,毛澤東豐富了民主的內涵,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民主觀做出了原創性貢獻。毛澤東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府是人民民主專政的政府,是實現民主與專政辯證統一的政府,其對人民不是專政的或獨裁的,而是民主的。并且,毛澤東已經認識到資本主義國家“民主政治”的虛偽,他認為:“美國也有‘民主政治’,可惜只是資產階級一個階級的獨裁統治的別名?!闭嬲拿裰魇侨w人民的民主,是最廣大人民的民主,而不是所有人民無序參與的泛民主主義。民主與專政、民主與紀律等是相輔相成的、不可分割的關系。毛澤東認為,如果不對少數剝削者進行專政,大多數人的民主是無法獲得保障的。并且,人民的國家保護人民,也要用民主的方法改造自己。毛澤東認為民主是一種目的,也是一種手段。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府要實現民主,也要以民主為手段,他們的使命是實現最充分的民主,“同時,他們又是人民的先生,用自我教育或自我批評的方法,教育人民”。毛澤東豐富了民主的內涵,同時將其民主思想與中國共產黨的建設相結合,以民主思想指導中國共產黨,以確保黨的先進性。在他看來,民主的手段是克服教條主義的有效方式,也是保證黨的理論的先進性和綱領性的內在需要。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有紀律的,有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武裝的,采取自我批評方法的,聯系人民群眾的黨”。具體而言,民主的手段就是自我批評的方法,是聯系人民群眾的方法。馬克思列寧主義為中國帶來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理之光,毛澤東則使這種真理在中國落地生根。他將民主同時視為手段和目的,豐富了民主的內涵,使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民主思想實現了中國化,從根本上超越了西方資本主義形式的民主觀。
第三,毛澤東豐富和發展了自由概念,對馬克思主義哲學自由觀做出了原創性貢獻。在資產階級革命運動中,資產階級首次提出了“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自由觀在揚棄以往的自由觀的基礎上,指出不存在資產階級所說的抽象自由,并且將精神作為人的感性活動的產物,置于勞動之下,將自由作為勞動的一種屬性,人通過勞動才能獲得自由。毛澤東從認識論的角度深化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自由觀,他認為:“自由是對必然的認識和對客觀世界的改造。只有在認識必然的基礎上,人們才有自由的活動。這是自由和必然的辯證規律。所謂必然,就是客觀存在的規律性,在沒有認識它以前,我們的行動總是不自覺的,帶著盲目性的?!痹谡J識論的意義上,毛澤東所說的“自由”,并不是認識和實踐的活動本身,而是主體自覺、自為、自主的一種狀態,接近于不斷由感性認識深化為理性認識,不斷向真理靠近的狀態。毛澤東從自由和必然的關系出發,指出人必須在實踐中不斷認識必然,認識事物客觀存在的規律,才能變被動為主動,從盲目的狀態中解放出來,才能獲得自由。同時,也只有在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統一中,人才能獲得自由發展。人在改造世界中,將理性認識與實踐相結合,同時,改造自身的主觀世界,不斷提高自身的認識能力,進而得到被實踐檢驗后的更高級的理性認識,從而不斷實現人的自由發展。毛澤東從認識與實踐有機統一的角度豐富了自由的內涵,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做出了原創性貢獻。
第四,毛澤東豐富和發展了無產階級的平等思想及其實現方式,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平等觀做出了原創性貢獻。近代以來,在西方社會,平等已經成為某種公理追求,是人權的一個重要內容。但是,近代西方人權的平等具有內在矛盾,平等、公平等概念伴隨著近代資本主義社會以交換價值為基礎的經濟關系而產生,也因此無法擺脫資本主義社會的固有弊病。資本主義社會所賦予的人在形式上的抽象平等無疑是一種巨大進步,但同時也使人異化,因此人在資本邏輯的束縛下無法獲得實質平等。馬克思將平等建立于生產關系之上,對平等的追求由抽象變為具體,揭露資本主義社會雇傭勞動的形式公平的虛偽性,進而強調全人類的解放,從而實現實質上的平等。毛澤東在繼承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平等思想的基礎上,從勞動的角度分析生產關系,強調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在于實現全人類的解放,同時,也將勞動視為無產階級改造人民和改造自身的方式,視為實現平等的途徑。在對平等權利的追求問題上,毛澤東強調平等并非“天賦”權利,而必須通過革命實現。對于實現官兵之間的平等,毛澤東認為:“勞動可以改造思想,改造人。戰士看到干部也挖地,官兵關系就可以改善,這就是政治工作?!睂τ趯崿F官民之間的平等,毛澤東強調,必須堅決反對和克服官僚主義,反對一切形式的特權,防止干部脫離人民群眾,以實現政治平等,其方式就包括參加勞動。毛澤東的平等觀是多維度的,是非常復雜的。他強調全體人民的政治平等,包括婦女等長久以來的弱勢人群。以勞動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毛澤東強調勞動對改造主觀世界的價值,并且以無產階級平等觀塑造中國共產黨,防止黨內出現宗派主義、官僚主義等危害無產階級先進性的情況。毛澤東不僅在平等的內涵上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同時也在實現平等的路徑上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做出了原創性貢獻。
第五,毛澤東對資產階級所主張的“博愛”觀念進行了揚棄,提出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價值觀做出了原創性貢獻。毛澤東堅持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對資產階級所倡導的“自由、平等、博愛”口號的批判,認為并沒有抽象的博愛概念,只有具體的階級的概念。在他的闡述中從未直接提到過“博愛”,但是毛澤東對無產階級所稱的“愛”的概念進行了中國式表達,使馬克思主義哲學能夠中國化,進而指導中國共產黨的建設和中國革命實踐。毛澤東將資產階級所使用的以“自由、平等、博愛”為核心的話語體系,轉換為以“人民”“群眾”為核心的中國現代話語體系。毛澤東從馬克思主義所強調的階級的角度,為“人民”劃定了范圍,擴大了“人民”的內涵和外延。在毛澤東的話語中,他始終強調敵人和朋友這一問題,并且充分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將“人民”視為運動著的、而非固定靜止的概念。在中國革命和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不同階段,“人民”的界定是不同的。毛澤東提出“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將“為人民服務”作為中國共產黨建設的指導思想,將馬克思主義哲學運用于實踐之中。同時,毛澤東具有國際主義視野,將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革命實踐、國際社會環境相結合。很多西方毛澤東思想研究者否認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內化,認為毛澤東的政治目的只在于實現中國的解放和富強,而并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張,即全世界無產階級的聯合,實現社會主義。實際上,毛澤東將中國救亡革命與世界無產階級發展進行了有機結合,對實現中國的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與實現無產階級聯合之間的關系進行了說明,對中國革命與國際主義之間的關系進行了論證。毛澤東對西方現代性的核心觀念“科學、民主、自由、平等、博愛”話語的揚棄,對它們按照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進行了改造與重塑,并結合中國實際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進行了創新性發展,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做出了原創性貢獻。
三、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原創性貢獻的重要意義
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做出的原創性貢獻,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也具有深遠的實踐意義。在理論上,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原創性貢獻使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落地生根,實現理論的中國化、時代化與大眾化,構建起中國現代話語體系,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第一次理論飛躍,為中國走出不同于西方的現代化道路奠定了理論基礎,對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創新和理論創造具有重要意義。在實踐上,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原創性貢獻使中國人民在精神上從被動變為主動,主體性意識增強,指導了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為應對新時代來自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危機與挑戰奠定了基礎,對新時代語境下中國話語在國際社會的傳播具有重大的方法論意義。
一方面,在理論上,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原創性貢獻使中國話語體系徹底由封建話語轉為現代話語,由資本主義話語向社會主義話語過渡,構建了中國現代話語體系,實現了中國人民的現代思想啟蒙。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從舶來品到在中國落地生根的過程中,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原創性發展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并且,由于中國現代性的“后發外生性”和中國近代以來被帝國主義列強剝削壓迫的歷史境遇,毛澤東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理論原創過程中,始終對西方資本主義現代性具有很強的警惕意識,避免了中國走西方資本主義現代性的道路。毛澤東最先意識到資本主義國家的“民主”只是資產階級的“獨裁”,是形式的民主,并非真正的民主,并構建起了圍繞“人民”“群眾”等關鍵詞的中國現代話語體系,發展出中國的具體的民主,批判來自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以“科學、民主、自由、平等、博愛”為核心的話語體系。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仍然面對著西方國家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關于“民主”等概念方面教師爺般的指責?!吨袊拿裰鳌钒灼兄赋觯骸懊裰魇菤v史的、具體的、發展的,各國民主植根于本國的歷史文化傳統,成長于本國人民的實踐探索和智慧創造,民主道路不同,民主形態各異?!敝袊拿裰魇蔷唧w的、歷史的、發展的與全過程的,是基于中國人民的實踐探索的獨特經驗總結出的重要成果。在理論上,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原創性貢獻促進了中國話語由傳統向現代的轉型,也在揭示資本主義現代性話語虛偽性的基礎上實現了對中國現代話語體系的構建。同時,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原創性貢獻也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使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煥發出新的生機。
另一方面,在實踐上,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原創性貢獻不僅指導了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以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進行了中國共產黨的建設,對新時代中國話語在國際社會的傳播仍然具有借鑒意義。首先,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進行中國化,做出了原創性貢獻,并且以此作為中國共產黨建設的方法論指導。毛澤東認為:“馬克思列寧主義來到中國之所以發生這樣大的作用,是因為中國的社會條件有了這種需要,是因為同中國人民革命的實踐發生了聯系,是因為被中國人民所掌握了?!睂τ谥袊伯a黨奮斗的愿景,他指出:“我們和資產階級政黨相反。他們怕說階級的消滅,國家權力的消滅和黨的消滅。我們則公開聲明,恰是為著促使這些東西的消滅而創設條件,而努力奮斗?!痹谏鐣髁x建設時期,毛澤東指出:“我們的總任務是:團結全國人民,爭取一切國際朋友的支援,為了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斗,為了保衛國際和平和發展人類進步事業而奮斗?!敝袊伯a黨始終要為全國人民的利益而奮斗,同時,中國要堅持與世界各國共同實現和平發展,要為全人類的進步事業而奮斗。中國共產黨是以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為理論指導的政黨,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要建設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么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能丟,丟了就不是社會主義?!敝袊鴪猿肿咧袊厣鐣髁x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主義的道路。其次,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做出的原創性貢獻對新時代語境下的中國話語在國際社會的傳播仍然具有借鑒意義。在中國話語的傳播上,從1950年代杜勒斯提出“和平演變”,到1990年代約瑟夫·奈主張“軟實力”;從美國智庫蘭德公司建議“網絡空間戰”,到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關于“互聯網自由”的演講,美國始終用自由、平等、民主等價值觀進行意識形態的滲透,中國一直處于“被圍剿”的意識形態場域。新時代語境下,仍有西方國家試圖開啟后殖民時代,對中國展開和平演變,中國雖然實現了站起來和富起來,解決了“挨打”和“挨餓”的問題,但是還未解決“挨罵”的問題。在中國革命和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盡管中國一窮二白,但是仍然能向國際社會輸出話語,這與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所做出的原創性貢獻是分不開的。毛澤東始終強調中國共產黨的價值追求和中國的責任擔當,將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與無產階級的使命、國際主義相結合,在國內社會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指導建設中國共產黨,在國際社會傳播具有民主、平等、友愛、互助價值取向的中國話語,這對新時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也具有借鑒意義。
綜上所述,毛澤東從內容與形式兩個方面、理論和實踐兩個向度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做出了原創性貢獻,實現了中國人民的現代思想啟蒙,從科學、民主、自由、平等、博愛等方面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確立了中國人民的理論自信。這對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探索、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創新和理論創造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也對中國發展社會主義、在新時代傳播中國話語具有重大的實踐意義。
?。ㄗ髡吆喗椋黑w士發,教授、博士生導師,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踐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張昊,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博士生)
網絡編輯:同心
來源:《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