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強調:“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最重要的是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最關鍵的是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边@一論述明確指出了堅持黨的領導與踐行“兩個維護”之間的關系。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繼續要求“做到堅決維護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確保始終堅持黨的領導與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之間的有效互動,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課題。
恩格斯寫作《反杜林論》具有加強黨的領導的重要意義。100多年前,馬克思恩格斯指導的德國社會民主黨,遭受到錯誤思潮的猛烈沖擊。恩格斯創作了系統闡發馬克思主義原理這一黨的指導思想的《反杜林論》,批判了杜林及杜林主義,教育了領導干部和黨員群眾,在極大程度上削弱了以杜林為核心的宗派小集團,成功捍衛了黨的領導,這對于我們今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一、杜林理論及其傳播破壞了黨的領導
歐根·卡爾·杜林是柏林大學兼職講師,在講授哲學、國民經濟學和社會主義課程時,以“社會主義的行家兼改革家身份”提出了一套“包羅萬象”的社會主義“新體系”。在哲學方面,這個體系指責馬克思主義哲學只是“近代宗派經院哲學中一個支脈”,鼓吹“從頭腦中制造出存在的基本形式、一切知識的簡單的成分、哲學的公理,再從它們中推導出全部哲學或世界模式論,并把自己的這一憲法欽定賜給自然界和人類世界”。而杜林的整個思想體系正是這樣從頭腦中制造出來并把它“賜給”德國社會民主黨的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的。在政治經濟學方面,這個思想體系反對馬克思的《資本論》,聲稱“馬克思關于資本概念的表述,只能在嚴謹的國民經濟學中引起混亂……產生冒充深刻的邏輯真理的輕率見解……造成基礎的薄弱”,鼓吹資產階級庸俗經濟學,用幻想來消滅資本主義經濟運行帶來的后果,以其“冒充深刻的邏輯真理的輕率見解”在經濟學方面引起了混亂。在社會主義方面,這個思想體系簡單地把經濟學家的怨言轉換為一種并不高明的社會主義語言,把社會主義直接建立在最糟糕的庸俗經濟學的學說之上,成為庸俗社會主義,并將其看作“最后的終極的真理”。
由此,杜林以《哲學教程》《國民經濟學和社會經濟學教程》《國民經濟學和社會主義批判史》等著作構建了一個極為龐雜的思想體系,即所謂的“杜林主義”。盡管如此,杜林卻自稱他的思想體系證明了馬克思主義的混亂和虛無,妄圖取代馬克思主義成為德國社會民主黨的新的指導思想。杜林的“整套的‘哲學體系’,精神的、道德的、自然的和歷史的一應俱全;全套‘政治經濟學的和社會主義的體系’;最后還有‘政治經濟學批判史’。這三部八開本的巨著”迎合了當時德國思想界和學術界追求和迷信成套理論體系的偏好,因為當時任何一個人在闡述他認為是新學說的那種東西的時候,都要設法把它弄成一個包羅萬象的體系。這樣一來,它成功地吸引了一大批追隨者,其中不乏德國社會民主黨的干部和普通黨員。
杜林在其講演和著作中表現出同情社會主義運動的善良愿望。他時而頌揚巴黎公社的活動家,阿諛奉承一些德國社會民主黨內的無知之徒,時而用激進的言辭抨擊當時的社會,對俾斯麥的某些政策表示不滿,迷惑了不少與俾斯麥政府作斗爭的德國社會民主黨的黨員和群眾。很快,杜林在“高超的胡說的喧嚷聲”中騙取了一大批德國社會民主黨內的追隨者,許多德國社會民主黨人成了杜林的“狂熱分子”。倍倍爾在其回憶錄中寫道:“杜林做到了使柏林運動領導人幾乎全體都贊成他的學說?!贝藭r,黨內的指導思想出現了馬克思主義、拉薩爾主義、杜林主義并存的混亂局面。伯恩施坦認為德意志帝國的統一使得愛森納赫派與拉薩爾派之間的爭論失去了對象,“代替一方是馬克思、一方是拉薩爾的戰斗口號,似乎出現了另外一個戰斗口號:一方是杜林,另一方馬克思和拉薩爾”。黨內思想混亂導致了組織不純和理論水平的下降,造成了黨內派別分裂。在這種情況下,杜林“公開地著手在自己周圍建立一個宗派,一個未來的單獨的政黨的核心”。
當時,德國社會民主黨的領導人李卜克內西和倍倍爾等人剛開始也看好杜林表面上的傾向社會主義的理論。但是,隨著黨的領導遭到削弱,黨內思想混亂,李卜克內西多次致信恩格斯,要求徹底地批判和清算杜林的理論體系。馬克思恩格斯也日益認識到平庸思想在黨內傳播的危險性和杜林主義所引發的問題的嚴重性。馬克思在致左爾格的信中提到,德國社會民主黨內流行著一種腐敗的風氣即同杜林及其“崇拜者”妥協,以便用關于正義、自由、平等和博愛的現代神話來代替社會主義的唯物主義基礎。這種腐敗風氣的后果之一就是赫希柏格、伯恩施坦和施拉姆在他們合寫的《德國社會主義運動的回顧》中提出,“黨完全不必要地增加了資產階級的怨恨”。對此,馬克思恩格斯聯名發出了給倍倍爾、李卜克內西和白拉克等人的通告信,在信中他們指出:“既然連黨的領導也或多或少地落到了這些人的手中,那黨簡直就是受了閹割,而不再有無產階級的銳氣了?!?/p> 因此,對于這個破壞了黨的領導并腐蝕了黨內的一些領導和黨員的杜林理論,“為了不在……黨內造成派別分裂和混亂局面的新的可能”,恩格斯表示:“不管我們是否愿意,我們必須應戰,把斗爭進行到底?!痹隈R克思的安排下,恩格斯放下其他工作,專門對杜林理論進行了批判。結果,恩格斯對杜林和杜林主義的批判,提升了德國社會民主黨在理論方面和在實踐方面的水平,捍衛了黨的領導。李卜克內西指出:“自從馬克思的《資本論》問世以來,這些收拾杜林的文章是黨內涌現出來的最重要的科學著作。從黨的利益來說,這部著作也是必要的,因為杜林攻擊拉薩爾和馬克思——我們黨的科學基礎首先應歸功于這兩個人——就是攻擊黨本身最核心的本質。這是一個關系到維護我們立足基礎的問題。恩格斯這樣做,我們應當感謝他?!睂Υ?,即使是試圖制造馬克思與恩格斯相互對立的諾曼·萊文,也因《反杜林論》加強了年輕的德國社會民主黨的團結,反對了內部分裂而給予其肯定。
二、捍衛黨的領導要求系統闡發黨的指導思想
德國思想界之所以能夠掀起“杜林崇拜”熱潮,主要是因為德國思想界特別迷信杜林的理論體系,其次還在于杜林采用了通俗的語言來闡發他的庸俗社會主義體系。相反地,一方面,馬克思恩格斯當時并沒有像庸俗思想家那樣熱衷于提出包羅萬象的理論體系,盡管他們特別是馬克思所發現的唯物史觀和他們所掌握的唯物辯證法,使他們能夠提出好得多的理論體系。因此,雖然他們已經有了很好的研究成果,例如,馬克思已經完成了《資本論》的全部初稿,但他們繼續以嚴謹的科學態度不斷研究和完善自己的理論。也正因為這樣,馬克思生前僅出版了《資本論》第1卷。另一方面,盡管馬克思在對工人的演講中,也以通俗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觀點,也力圖做到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但是,馬克思主義具有較高的理論形式,不進行專門的理論學習是很難掌握的。
巴黎公社失敗后,國際工人運動中心逐漸由法國轉向德國。在馬克思恩格斯直接關心下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德國工人運動以及無產階級政黨,成為各國的反動勢力尤其是德國的反動派的攻擊對象。德國社會民主黨的一些領導人“過分忙于為生存而進行的日常戰斗”,本身沒有專門的時間進行理論學習,甚至無法識別馬克思主義與庸俗社會主義的區別。例如,伯恩施坦認為“社會主義運動的范圍非常廣泛,完全可以同時容納下一個馬克思和一個杜林”。倍倍爾認為杜林的觀點“同科學共產主義理解的概念是完全一致的”?!榜R克思理論的權威解釋者”李卜克內西也從未對杜林與馬克思的區別發表確切的見解。實際上,早在1868年1月23日恩格斯致馬克思的信中就提到過,李卜克內西要求恩格斯“用一頁的篇幅向他和他的讀者們一下子就講清楚,馬克思和拉薩爾之間的區別究竟在哪里”。換言之,黨內領導干部理論上的不清晰一直存在,更不用說普通工人群眾了。
同時,俾斯麥以及資產階級政黨等反動勢力,必然要干擾、破壞指導工人運動的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顯然,對于當時一些還沒有掌握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德國社會民主黨領導人來說,要求他們深入學習和領會馬克思的經典著作,進而能夠正確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來回應各式各樣的社會問題和思想問題,具有較大的難度,因此他們更愿意采用杜林的那一套似是而非的通俗的理論體系。畢竟這套理論體系中關于“社會運動規律及其后果”的知識是建立在兩個抽象的人的關系模型之上的,是非常容易認識和理解的,從而能夠讓那些急于熟悉經濟情況的人很容易得到學有所成的獲得感,盡管這些“自以為在很短時期內就能知道一切并學會評論一切的”人實際上是陷入了庸俗理論的泥潭,離真實的經濟情況和科學真理更加遙遠。
面對這樣的情況,要捍衛黨的領導,就要把受到杜林等庸俗社會主義者影響的黨員群眾特別是黨內的一些領導人重新爭奪回來。馬克思指出:“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只要說服人[ad hominem],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ad hominem]?!瘪R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就在于它具有能夠“抓住事物的根本”的科學性,基于這種科學性能夠說服很多人去信仰它。但是,從說服人到掌握群眾,理論還需要有一個說服群眾的大眾化過程,而說服本身就要求對科學理論進行闡發。對此,恩格斯曾考慮“是否應當為工人們寫一本大約六印張的通俗小冊子:馬克思和拉薩爾;用這樣的篇幅才可能說明上述區別,并對工人必須知道的東西作正面的闡述”。由此可見,杜林用通俗的語言來闡發他的庸俗社會主義體系確實滿足了群眾的某種需求。
馬克思其實也注意到了這一點,例如,他在給卡菲埃羅的信中提到兩本介紹《資本論》的書時曾經指出:“雖然它們想對《資本論》作一個簡明通俗的概述,但同時卻過于學究式地拘泥于敘述上的科學形式。我覺得,由于這種毛病它們沒有完全達到自己的主要目的,即對公眾產生影響,而這類出版物本來就是為公眾寫的?!边@就是說,在闡發科學理論的時候不能“過于學究式地拘泥于敘述上的科學形式”,否則就很難對公眾產生影響,很難說服人。恩格斯在《德國農民戰爭》中也曾指出:“社會主義自從成為科學以來,就要求人們把它當做科學來對待,就是說,要求人們去研究它。必須以高度的熱情把由此獲得的日益明確的意識傳播到工人群眾中去,必須不斷增強黨組織和工會組織的團結?!痹谶@里,恩格斯實際上提出了兩個任務,一個是科學地研究和對待社會主義,另一個是通過對科學社會主義的闡發把由此獲得的日益明確的意識傳播到工人群眾中去。也就是說,恩格斯明確強調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在先,并要求人們認識這種科學性,闡發這一科學理論,進而運用科學理論指導實踐。只有這樣,才能通過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去掌握群眾,并由此加強黨內外團結和聯系,捍衛黨的領導。
這不僅意味著捍衛黨的領導要求闡發馬克思主義這一黨的指導思想,而且意味著所有這些闡發必須以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為前提,劃清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與“經院化”、“通俗化”與“庸俗化”之間的界限?!豆伯a黨宣言》中有這樣一段話:“在實踐方面,共產黨人是各國工人政黨中最堅決的、始終起推動作用的部分;在理論方面,他們勝過其余無產階級群眾的地方在于他們了解無產階級運動的條件、進程和一般結果?!边@里明確表明,黨的領導的正確性,是建立在黨在理論上的科學性即了解無產階級運動的條件、進程和一般結果的基礎上的。偏離了這個科學性,黨就無法“勝過其余無產階級群眾”,也就無法推動所有其他部分前進,從而也就無法實現黨的領導。
當然,從科學性到通俗性的闡發,這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馬克思曾經指出:“比斯利建議我把這篇東西通俗化,但又不失其科學性。這相當困難?!倍鞲袼乖诮邮軐懽鳌斗炊帕终摗愤@部通俗著作的任務后也是“過了一年才下決心放下其他工作,著手來啃這一個酸果”??梢?,恩格斯不僅為完成這部著作而作出了很大犧牲,而且這也是一件十分困難的工作。另一方面,馬克思指出:“使一門科學革命化的科學嘗試,從來就不可能真正通俗易懂??墒侵灰茖W的基礎一奠定,通俗化也就容易了。一旦風暴更甚的時期到來,就可以再找到相應的色彩和筆墨來通俗地闡述這些題目?!倍帕值奶翎厡h的領導造成的破壞,就使得這樣一個“風暴更甚的時期”到來了,恩格斯也出色地完成了以“相應的色彩和筆墨來通俗地闡述”馬克思主義即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任務。而恩格斯之所以能夠完成這個任務,首先就在于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基礎已經奠定好了,而且恩格斯本人也的確掌握了這一科學。
馬克思指出,不僅普通工人,而且“真正有科學知識的人,都能夠從恩格斯的正面闡述中汲取許多東西”。事實上,《反杜林論》對馬克思主義的科學闡釋甚至對算得上是理論家的考茨基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即幕赋觯骸爱敃r我們都很尊敬馬克思和恩格斯,也推崇《共產黨宣言》和《資本論》。但是,在恩格斯的《反杜林論》出版以后,我們才開始比較深入地探究了馬克思主義的思維方式,開始系統地按馬克思主義來思考和工作了。從那時起才開始出現了一個馬克思主義的流派?!?/p>
在《反杜林論》中,恩格斯并沒有用另一個包羅萬象的理論體系去同杜林的理論體系相對立,但是在他的批判中,各種見解之間存在密切的內在聯系,系統地展現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各個主要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比較連貫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辯證法,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正是因為恩格斯把《反杜林論》分為三編,而且分別用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社會主義作為這三編的標題,后來列寧才相應地把馬克思主義分成三個組成部分,并延續至今。雅克·阿塔利指出,1880年《反杜林論》以法文形式在蓋得創辦的報紙上陸續刊登,一種人們開始稱之為“馬克思主義”的學說在報刊和評論作品中成形。
《反杜林論》雖然是針對德國杜林機會主義思潮而寫的論著,但其影響遠遠超出了德國范圍。在當時的歐洲工人運動中,指導思想上的混亂并不是個別現象,法國工人運動也不例外。巴黎公社失敗后,法國工人運動并沒有停滯不前,而是在馬克思恩格斯的關懷下于1879年建立了法國工人黨。當時,法國工人黨內受無政府主義、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和空想社會主義等各種思潮的影響。為了幫助剛剛成立一年的法國工人黨劃清同各種非馬克思主義思潮的界限,使其在政治和思想上成熟起來,恩格斯應法國著名工人運動活動家保爾·拉法格的邀請,在《反杜林論》的基礎上,提取其中的三章,摘編成一本獨立的通俗小冊子——《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這本小冊子是闡釋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與其他政黨和學派的社會主義差異的理論著作,被馬克思稱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入門”著作,受到了廣泛歡迎。這本小冊子很快就用10種文字流傳開了,其譯本數量在當時甚至超過了《共產黨宣言》和《資本論》,超過了所有其他社會主義著作?!岸鄶等藨械米x象《資本論》那樣厚的書,因此薄本小冊子的作用快得多?!痹凇斗炊帕终摗返牡?版序言中,恩格斯欣慰地指出:“我感到十分滿意……本書所主張的觀點已經深入科學界和工人階級的公眾意識,而且是在世界上一切文明國家里?!边@說明《反杜林論》通過系統闡發馬克思主義取得了廣泛的影響,掙脫了反社會黨人法的禁錮,堅定維護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有力地捍衛了黨的領導;《反杜林論》不僅適應了當時德國社會民主黨黨內思想斗爭的需要,適應了德國社會民主黨與反動派斗爭的需要,還適應了當時國際無產階級運動的需要,從而在國內與國際兩個層面加強了黨的團結,增強了黨的力量,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顯著增強。
三、以史為鏡:做到“兩個維護”的時代路徑
在巴黎公社失敗和第一國際解散后,資產階級反動派利用小資產階級思想家對工人階級的影響,以期在思想上制服工人運動。恩格斯對杜林理論詳盡的、科學的批判性剖析,從思想上粉碎了杜林主義,用真正的革命理論武裝黨,捍衛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維護了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使黨能夠正確指導工人運動。恩格斯寫作《反杜林論》的成功經驗,為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全面加強黨的領導提供了科學指導。
1.抓住“關鍵少數”的政治靈魂,夯實黨的團結統一的思想基礎
恩格斯寫作《反杜林論》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德國社會民主黨內的主要領導干部只是“接受了馬克思恩格斯的理論的一般結論,卻并沒有吃透這些結論的論據和作為它們基礎的思想過程”。加之,黨內的主要領導干部工作之余的自由時間全被用來參加黨的實際鼓動工作,缺乏對思想聯系性的深入鉆研,“更不必說理論上的進修”,導致其看不清處于“拉薩爾和馬克思之間的對角線”上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杜林主義,淪為杜林主義在黨內的最初擁護者。而他們對杜林及杜林主義的態度,直接影響黨員群眾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危及黨的領導與工人運動的發展。施密特在總結《反杜林論》的意義時指出:“這部著作引導當時黨內許多不甚了解馬克思主義思想的人提高了認識,并對后來的發展起了決定性作用?!?/p>
由此可見,恩格斯撰寫《反杜林論》啟示我們,要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必須時時刻刻關注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和理想信念教育,不能有絲毫懈怠。做到“兩個維護”,關鍵在于抓住“關鍵少數”的關鍵素養。習近平明確提出以信念過硬、政治過硬、責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等“五個過硬”的標準來要求“關鍵少數”。其中,要把信念過硬擺在首位。對于起關鍵作用的領導干部來說,其理想信念是否鞏固更是直接關乎黨的生命。黨校是我們黨對領導干部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主陣地,承擔著為領導干部補鈣壯骨、立根固本的重要任務。習近平強調:“黨校姓黨,是黨校工作的根本原則,也是做好黨校工作的根本遵循?!庇械念I導干部受到各種錯誤理論的侵蝕,導致鈣質流失、骨質疏松、根本動搖,偏離乃至丟棄了馬克思主義信仰,因而需要“補鈣壯骨、立根固本”。而“馬克思主義信仰,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也是保持黨的團結統一的思想基礎”。
2.警惕帶政治性問題的學術觀點,捍衛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馬克思曾提到德國社會民主黨內同杜林及其“崇拜者”妥協,用關于正義、自由、平等和博愛的女神的現代神話來代替社會主義的唯物主義基礎。這里的“現代神話”正是以學術問題的形式表現出來的,杜林的理論體系就是一個典型。由此,杜林理論與“唯物主義的基礎”即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差異,不僅是學術上的,還是政治上的。恩格斯也指出,“德國的重大錯誤還在于,讓大學生和其他不學無術的‘學者’以黨的科學代表的身分向全世界大量散布荒謬透頂的胡言亂語。不過這是一種必然要經受的幼稚病,恰恰是為了縮短病程,我才以杜林為標本作了那樣詳細的分析”??梢?,恩格斯寫作《反杜林論》的一個重要目的在于,揭示了杜林這類的“學者”“黨的科學代表”用學術問題掩蓋其顛覆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政治企圖。恩格斯撰寫《反杜林論》還啟示我們,要做到“兩個維護”必須警惕帶政治性問題的學術觀點,要像恩格斯對待杜林的錯誤觀點那樣毫不留情地對錯誤觀點進行理論上的批判,捍衛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根本上要求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習近平指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于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志”??梢?,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當前中國不僅是政治問題,也是學術問題,必須警惕和批判那些不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從而帶政治性的學術問題。事實上,在哲學社會科學方面不存在純而又純的學術問題,甚至有的直接就是政治問題。比如,習近平提醒,“我們講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西方經濟學的供給學派不是一回事,不能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看成是西方供給學派的翻版,更要防止有些人用他們的解釋來宣揚‘新自由主義’,借機制造負面輿論”。
3.堅決批判錯誤理論,用科學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掌握群眾
馬克思指出,“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這一點,馬克思主義者知道,非馬克思主義者和反馬克思主義者也能感受得到。后者必然千方百計地與前者爭奪群眾,企圖用各種錯誤理論去掌握群眾或者妨礙馬克思主義掌握群眾。錯誤理論代表非工人階級的那些階級的利益,聽任錯誤理論泛濫必然會導致黨內宗派小集團的出現。杜林之所以能夠在德國社會民主黨內形成一個以其為核心的宗派小集團,就在于他的錯誤的理論體系以其通俗化的便利掌握了黨內的一批領導和群眾。這表明,庸俗化的錯誤理論是在共產黨內形成宗派小集團,妨礙做到“兩個維護”的重要因素。做到“兩個維護”,實質是使黨的理論掌握群眾。恩格斯撰寫《反杜林論》告誡我們,要做到“兩個維護”必須堅決批判錯誤理論。只有對錯誤理論進行批判,才能深刻領會和闡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用科學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掌握群眾,維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
關于批判錯誤理論的方法,恩格斯在《反杜林論》第二版序言中明確指出:“本書所批判的杜林先生的‘體系’涉及非常廣泛的理論領域,這使我不能不跟著他到處跑,并以自己的見解去反駁他的見解。因此消極的批判成了積極的批判;論戰轉變成對馬克思和我所主張的辯證方法和共產主義世界觀的比較連貫的闡述,而這一闡述包括了相當多的領域?!痹谶@里,所謂“跟著他到處跑”,就是針對每一個錯誤思想都不放過,都要批判。只要某個錯誤思想能夠影響到人,就要針鋒相對地消除這個錯誤思想,把被影響到的人爭取過來。由于大眾的知識積累和認知水平不一樣,受到錯誤思想的影響不一樣,在批判錯誤思想時也要系統地從多方位、多層次、多角度進行,同時注重理論的大眾化,不能有一勞永逸的想法。在這里,恩格斯提到,“消極的批判成了積極的批判”,就是說在批判的過程中必然要正面闡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政治上的堅定來自理論上的清醒,理論上清醒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批判錯誤理論。事實上,習近平明確指出,“哲學社會科學要有批判精神,這是馬克思主義最可貴的精神品質”。習近平十分重視對歷史虛無主義和新自由主義等錯誤思潮的批判。
四、結 語
恩格斯曾經指出,德國工人同歐洲其他各國工人比較起來,具有較強的理論感是其優勢?!叭绻と藳]有理論感,那么這個科學社會主義就決不可能像現在這樣深入他們的血肉。這個優越之處無比重要,表現在以下的事實中:一方面,英國工人運動雖然在各個行業中有很好的組織,但是發展得非常緩慢,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對于一切理論的漠視;另一方面,法國人和比利時人由于受初始形態的蒲魯東主義的影響而產生謬誤和迷惘,西班牙人和意大利人則由于受經巴枯寧進一步漫畫化的蒲魯東主義的影響而產生謬誤和迷惘?!币欢螘r間以來,國內有不少人過于強調實踐的作用,而對理論尤其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產生漠視心態,妨礙了在人民群眾中培養“理論感”,這既不利于彰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也不利于加強黨的領導和實現“兩個維護”。因此,我們一定要深入學習和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強化黨員干部的理論感,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ㄗ髡吆喗椋豪罹?,中央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網絡編輯:同心
來源:《馬克思主義研究》202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