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話語體系建設,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增強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建設具有強大思想引領力和現實解釋力的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話語體系,是擺在全黨面前的一項突出任務。我們應該汲取毛澤東建構中共話語體系特別是建構其核心概念的營養,結合當代的時代特點與全黨的中心任務,逐步推進這一任務的完成。
一、從概念史的視角考察實事求是
(一)毛澤東怎樣建構中共話語體系的核心概念實事求是
中國共產黨話語體系是自建黨起,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中逐步形成并與時俱進地適應新的需要而發展變化的。中共話語體系始終堅持蘊含其中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也深深植根于中華大地,堅持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在革命戰爭時期,中共話語體系以階級概念為基礎,劃分出敵我,并把它作為革命的首要問題。中共以中國社會各階級的經濟地位及其對于革命的態度為邏輯推演基礎,圍繞自己的政治主張和革命實踐建構出一系列概念和政治術語。中共話語體系是以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為其表達和傳播自己的思想體系的核心。在這里,從概念史的視角首先闡述毛澤東怎樣建構中共話語體系的核心概念實事求是。作為一種哲學方法論的概念史,它注重考察在歷史語境下重要概念的形成、演變、運用及其社會文化影響,同時它也關注概念使用者的立場、意圖及其所處的環境,以動態整體地研究概念。作為實事求是這一哲學概念的源頭,在哲學史上,馬克思首先提出:“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薄叭说乃季S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h境的改變和人的活動或自我改變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為革命的實踐?!边@樣,馬克思就揭示了世界在本質上就是人的實踐活動,通過實踐,人的主體價值就得到不斷的實現,人類解放也得以可能。毛澤東在1930年就提出“從斗爭中創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線”,這已經把握了馬克思主義的實踐的唯物主義的精髓。1937年,在《實踐論》中毛澤東提出:“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于外界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泵珴蓶|此時已經透徹地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而且已經能夠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對于從孔夫子到孫中山的各種理論主張給以批判的總結。但是,對于把“實事求是”上升為中共話語體系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毛澤東仍有一個思考過程。1938年,毛澤東首次使用實事求是概念時說:“共產黨員應是實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遠見卓識的模范?!痹谶@句話中,實事求是和遠見卓識是并列關系,也就是說,實事求是偏重于當下務實的態度。與此同時,毛澤東首次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命題,當時的說法是:“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了解并亟須解決的問題?!泵珴蓶|有著我國傳統的經世致用精神和湖湘文化的熏陶。在這樣文化語境的背景下,1941年,毛澤東進一步對實事求是的科學含義作了馬克思主義的界定:“‘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边@樣,實事求是就上升為一個哲學概念,它既是科學的世界觀,又是科學的方法論,體現了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歷史觀的辯證統一。實事求是就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中共話語體系的核心概念。1943年,毛澤東為延安中共中央黨校題詞“實事求是”?!皩嵤虑笫恰边@樣一個概念,最初出自《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修學好古,實事求是?!ⅲ骸畡盏檬聦?,每求真是也?!边@就有了考據學上的求真的含義。到岳麓書院的匾額“實事求是”,在治學精神上就已有明清實學經世致用的含義了。經世致用精神所關注的問題,是民族存亡、國家興衰。但是,用什么工具來解決中國現實存在的問題,在近代很長時間都未找到有效的辦法?!笆赂锩鼛椭巳澜绲囊矌椭酥袊南冗M分子,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倍虠l式地學用馬列主義被證明也是不成功的,只有把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才行?!皩嵤虑笫恰?經過從考據學,到實學,再到馬克思主義哲學,其概念內涵的特征有一致性的方面,更有創造性重構的方面。從一致性來講:實事求是的考據之學,雖然也屬于經學的一個派別,但是它重實證,有明顯的求實精神。而實學思潮的基本特點,就是“崇實黜虛”。上升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概念的實事求是,是以實踐的觀點為其“第一的和基本的觀點”,而且特別反對“不注重研究現狀,不注重研究歷史,不注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應用”這種極壞的作風。這就是一種更高水準的求實精神。從創造性重構來講:毛澤東的實事求是概念,是他通過自己的深入實際的調查研究、艱苦的理論與實踐探索,善于用我黨的廣大干部和人民群眾聽得懂的話語來展現中共話語體系的核心。毛澤東的實事求是概念,凝聚著真理尺度和價值尺度的內在統一,馬克思列寧主義精髓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表達方式的統一,在斗爭中敢于批駁錯誤觀點和善于傳播正確主張的統一。黨的七大黨章明確提出:“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統一的思想——毛澤東思想,作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針?!钡?,還沒有把“實事求是”概括為黨的思想路線的提法。
(二)鄧小平明確提出實事求是是黨的思想路線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把實事求是概括為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明確提出實事求是是黨的思想路線。早在1979年7月,鄧小平就指出,通過真理標準的討論“重新恢復和發展了毛澤東同志倡導的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思想路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德國概念史學者說“通過查考概念的變遷來解析舊世界的解體和新世界的誕生”。同樣,傳統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解體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誕生,是以糾正“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的“文革”的錯誤,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開始的。爾后,這樣一條思想路線進一步顯示了它的系統性、創新性、辯證性、開放性、預見性。鄧小平“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把實事求是運用于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的探索上,使社會主義回到唯物史觀的基石上,開拓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廣闊前景。
(三)按照毛澤東建構實事求是概念的思路,創造適應時代需要的中共話語體系
“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出發點、根本點?!泵珴蓶|創造的實事求是新概念,成了直接影響中國社會發展趨勢的主導的精神因素。在新時代,在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引導下,中國共產黨在不斷開辟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同時創造著適應時代需要的中共話語體系。
我們以人類命運共同體概念為例。話語體系的建構不能脫離特定的歷史條件。毛澤東所處的時代,使他更多地關注馬克思主義的社會沖突理論;而當下我們所處的時代,應該更多地關注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發展理論。傳統理解的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是有時間先后的;現實長期存在的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是空間并存的。而且,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也都是多向度的和動態的。我們正處在一個全球化發展的時代,在全球交往的實踐中,不斷建構適合人類命運共同體發展要求的、體現新時代中華文化價值觀念和價值標準的話語體系,是我們的突出的任務。
人類命運共同體概念是我們要不斷拓展研究和在國際交往中不斷推出的概念。按照毛澤東建構新概念的思路,一是要基于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進行具有前瞻性、突破性的創造。馬克思關于共同體的論述,是基于人類解放學說的。所以,他就有了從前資本主義的“自然共同體”,到資本主義的“虛幻的共同體”,再到共產主義的“真正的共同體”,也就是“自由人的聯合體”的論述。用“聯合起來的個人”取代資本主義條件下的“抽象的個人”,既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人的自主活動的必然要求。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資本的力量在擴張,西方少數發達國家掌控國際規則和全球治理體系的主導權;另一方面,只考慮資本的利益和發達國家利益,正受到更多的發展中國家的抵制;再一方面,人類面臨著共同的挑戰與風險,比如恐怖主義、環境惡化等等,它使得不同政治制度、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國家和人民有了共同的利益。在這種情況下,確實應該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這當中,就包含高揚群體本位意識,抑制個體本位意識。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新形勢下,宣揚和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更有利于揭露資本主義自由民主制度的虛偽性。人類命運共同體概念是在當代代表著世界上絕大多數人的利益,應對“虛幻的共同體”的可行方案的集中表述,代表著人類走向未來的方向。按照毛澤東建構新概念的思路,二是要吮吸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成果的乳汁。中華文化的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的思想,對于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概念,有很強的啟迪作用。我國傳統文化強調天人關系的和諧,這就應有人類生態環境共同體的概念。我國傳統文化強調人際關系的和諧,這就應有各地區各國對話結伴、開放包容、普惠共贏,多種文明共存的概念。傳播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不是不要斗爭,而是在西方話語體系仍占優勢的情況下,普惠世界人民、爭取世界人心的一種辦法。2017年,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的決議首次載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理念,就是一個明證。當前,我國正“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引領人類進步潮流?!?/p>
二、從概念史的視角考察群眾路線
(一)群眾路線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是毛澤東的獨創
群眾路線這個詞組,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是中國共產黨而且主要是毛澤東的獨創。俄語масслиния(群眾路線)這個詞組是從漢語翻譯過去的,它本來沒有。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周恩來最先講到群眾路線。1929年9月28日,他給紅四軍前委的指示信中講到籌款工作的時候寫道:“要經過群眾路線,不要由紅軍單獨去干?!敝芏鱽碚劸唧w工作時講到的“群眾路線”是指的工作途徑,還未上升到哲學上去理解,還不能作為進入中共話語體系的概念。實際上,群眾路線概念內涵中重視自下而上的力量,早在紅軍時期就有了。黨指揮槍,支部建在連上,建立士兵委員會,是紅軍成功的經驗。1928年,毛澤東說過:“同樣一個兵,昨天在敵軍不勇敢,今天在紅軍很勇敢,就是民主主義的影響?!避婈爟炔繉嵭忻裰?,又不是極端民主化,這當中已包含群眾路線的萌芽思想。思想與實踐積累到一定程度,就產生群眾路線的概念。經過延安整風,毛澤東上升到哲學高度對黨的群眾路線進行系統論述。1943年,毛澤東說:“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就是說,將群眾的意見(分散的無系統的意見)集中起來(經過研究,化為集中的系統的意見),又到群眾中去做宣傳解釋,化為群眾的意見,使群眾堅持下去,見之于行動,并在群眾行動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然后再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再到群眾中堅持下去。如此無限循環,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945年,劉少奇在黨的七大《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中說:“黨的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的政治路線,也是我們黨的根本的組織路線?!眲⑸倨娓爬ǖ娜罕娪^點的基本內容為:“一切為了人民群眾的觀點,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的觀點,相信群眾自己解放自己的觀點,向人民群眾學習的觀點”。至此,群眾路線這個概念已經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大創造,也是中共話語體系的核心概念。群眾路線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人民主體價值觀、實踐的唯物主義的認識路線。群眾路線作為黨的根本工作路線,包括領導與群眾相結合、一般與個別相結合、民主與集中相結合。
新中國建立以后,毛澤東繼續探索群眾路線的貫徹執行。毛澤東說過:“列寧這句話,‘社會主義是生氣勃勃的,創造性的,是人民群眾本身的創造’,講得好。我們的群眾路線,就是這樣的。是不是合乎列寧主義呢?教科書在引用這句話以后,講要吸收廣大勞動群眾‘直接地和積極地參加生產管理,參加國家機關的工作,參加國家社會生活的一切部門的領導’,也講得好。但是,講是講,做是做,做起來并不容易?!泵珴蓶|時代的中國,以蘇聯的經驗教訓為借鑒,探索了新的企業管理方式,比如鞍鋼的“兩參一改三結合”(即干部參加勞動,工人參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規章制度,工人群眾、領導干部和技術員三結合)的制度。
(二)新時代必須高揚毛澤東建構的群眾路線
進入新時代,習近平進一步強調:“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p>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確定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治理這個概念源于西方。20世紀90年代以來,西方學者賦予治理(governance)概念與統治(government)概念相去甚遠的涵義,這里,治理概念更強調社會組織的重要性。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專門通過了一個關于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決定。至此,“治理”已經深入成為中共話語體系的一個關鍵詞。這樣,中國的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呼應了全球治理的趨勢,也同西方的話語體系相溝通,將進一步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展示中國力量?,F在,應該深入研究這個概念,創造性地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以解決國家治理中存在的問題。多少年來,不斷揭露出來的一些塌方式腐敗,令人觸目驚心。從治理角度反思,我們還應該進一步完善我國的治理體系。俞可平說過:“沒有公民的積極參與和合作,至多只有善政,而不會有善治?!币簿褪钦f,要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結合起來進行治理,才會有善治。在這方面,1945年,毛澤東在著名的“窯洞對”中說過:“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痹?016年4月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說過:“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要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經常上網看看,了解群眾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議,積極回應網民關切、解疑釋惑?!敝灰覀冊诜ㄖ位能壍郎蟿撛煨缘刎瀼攸h的群眾路線,特別是通過網絡化的機制,不遺余力地踐行線上與線下相結合,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地發展治理民主,進一步完善治理結構,我國的治理體系就能在全球治理比較中顯現出更大的優越性,廣大人民群眾能夠更好地當家做主。
三、從概念史的角度考察獨立自主
(一)毛澤東的獨立自主思想
1930年,在《反對本本主義》中,毛澤東強調:“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边@就是獨立自主的思想。1936年,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中,毛澤東指出:“無論處于怎樣復雜、嚴重、慘苦的環境,軍事指導者首先需要的是獨立自主地組織和使用自己的力量。被敵逼迫到被動地位的事是常有的,重要的是要迅速地恢復主動地位?!泵珴蓶|的獨立自主概念的內涵,源于他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刻把握。馬克思主義認為,自主性是人的主體地位的確證,人的認識和實踐活動具有主動性和合目的性。正像《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講的:“毛澤東同志著重闡明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是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特別強調充分發揚根據和符合客觀實際的自覺的能動性?!泵珴蓶|的獨立自主概念的內涵,也源于他對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基本精神的繼承。晚清以降,中華民族精神曾陷入了谷底?!翱谷諔馉幨墙詠碇腥A民族精神的轉捩點”??谷諔馉帟r期,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既反對階級投降主義,又反對民族投降主義,反對“一切經過統一戰線”的口號,其“方針是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既統一,又獨立”。中共的這樣一種獨立自主精神,既可追溯到同共產國際的關系的處理上,又可體現在抗日戰爭時期對國內各階級關系的對待上,還延伸到同各國關系的相處上。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中國共產黨人的認識和實踐活動,具有自己的主動性和合目的性,對外部世界具有自己的選擇性和創造性,自覺地從實際出發改造落后挨打的舊中國的面貌。這既是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理論的體現,也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基本精神在現代的延續,是毛澤東的“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這使得中國共產黨成了中國人民的中流砥柱,中華民族的基本精神得到現代更新。新中國建立以后,毛澤東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建國方針。毛澤東的獨立自主概念的外延,涉及國際共運、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各方面。
(二)新時代必須堅持毛澤東確立的獨立自主思想
在新時代的國際交往中,必須通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塑全球治理體系。在這一過程中,重要的是,要“堅持獨立自主開拓前進道路,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持中國的事情必須由中國人民自己作主張、自己來處理”。近幾年來,美國統治集團想把我國“逼迫到被動地位”,這已是新常態。我們有自毛澤東時代起就不斷建立、逐步健全的工業體系,不斷開拓創新的現代服務業體系和全球唯一的全產業鏈規模最大的統一市場做依托,同世界各經濟體有緊密而割不斷的交往,我們就不畏強權、不怕打壓。汲取毛澤東的獨立自主精神營養,我們就能“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
關于全球治理體系,鑒于中西價值尺度是基于不同的價值觀,其路徑與目標會存在各種分歧。有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概念,我國推動了全球治理體系的重塑。當代,人類社會在不斷深化由民族歷史向世界歷史的演化過程,全球治理體系主體多元化、客體國際化、方式多樣化在不斷推進,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成為全人類的共同價值。但是,在這一過程中,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為了其資本擴張的利益,不斷鼓吹西方政治制度的“優越性”,不斷強化西方大國在全球治理中的主導地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后,全球治理體系弊端叢生,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也力不從心。當各方利益沖突加劇之時,我國呼吁“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旗下,提倡平等對話,多邊協商,合作共贏,推動全球經濟整體平衡發展。我國發起和主導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就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造福沿線國家和人民的重要平臺。在這樣一個探索、推進的過程中,毛澤東建構中共話語體系的獨立自主等重要概念,對我們今天仍有極大的啟迪作用。
毛澤東的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整體性的核心概念,是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根本立場,根據和符合客觀實際的科學的實踐觀點,是歷史的、辯證的方法的集中展現。在當代,它是既能指導各個領域、各個方面的工作,又能啟示我們建構具有強大思想引領力和現實解釋力的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話語體系。
?。ㄗ髡吆喗椋褐苤?,教授、研究員,南京市社科院原黨組書記,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中心主任)
網絡編輯:同系
來源:《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