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五個專題對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和政策進行研究。在經濟理論專題,論述馬克思《資本論》中關于共產主義經濟形態的思想、創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經濟學、現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四大理論假設、推進中國經濟學現代化的學術原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八個重大原則、劃分社會經濟形態和社會發展階段的基本標志及我國社會主義社會初級階段的經濟特征等問題;在經濟發展專題,論述新常態下的五大發展理念、新時代宏偉規劃的若干思考、新時代將加速經濟新常態下的民富國強進程、當前中國宏觀經濟發展的評論與展望、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基本框架與實現戰略、文化與市場經濟的共生互動效應等問題;在經濟改革專題,論述大力發展公有資本為主體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倡導集體經濟和合作經濟模式多樣化、完善市場與政府的雙重調節作用、論按比例規律與市場調節規律和國家調節規律之間的關系、如何建立國內生產福利總值核算體系等問題;在經濟開放專題,論述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的對策思路、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構建知識產權優勢理論與戰略、中國區域經濟與亞太合作的戰略構想、人民幣區域化和國際化可能性探析、“三元悖論”與我國資本項目開放的新考量等問題;在民生改善專題,論述馬克思主義視域下的幸福指數、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理論與實踐、我國勞動收入份額提升的迫切性與途徑、構建國家主導的企業職工權益保護體系、城市以公租房為主的“新住房策論”、機關事業和企業聯動的“新養老策論”等問題。
本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首席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學部主任、山東大學講席教授程恩富學部委員公開發表600多篇文章的代表作選編和精華,古今中外融會貫通,學術思想創新度高,建言獻策可行性強,反映改革以來現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發展和實用性,值得關心經濟理論和政策的學界、政界、商界等廣大讀者品讀和參考。全書40多萬字。
目 錄
專題一:經濟理論
一、《資本論》中關于共產主義經濟形態的思想闡釋
二、重建中國經濟學 超越馬克思與西方經濟學
三、創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經濟學
四、現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四大理論假設
五、論推進中國經濟學現代化的學術原則
——主析“馬學”、“西學”與“國學”之關系
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八個重大原則
七、關于劃分社會經濟形態和社會發展階段的基本標志
——兼論我國社會主義社會初級階段的經濟特征
專題二:經濟發展
八、論新常態下的五大發展理念
九、新時代宏偉規劃的若干思考
——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體會
十、新時代將加速經濟新常態下的民富國強進程
十一、當前中國宏觀經濟發展的評論與展望
——引領經濟新常態的十大舉措
十二、現代化經濟體系:基本框架與實現戰略
十三、新中國60年經濟發展是一個輝煌整體
十四、論馬克思主義與可持續發展
十五、論文化與市場經濟的共生互動效應
專題三:經濟改革
十六、建立“一府兩系、三層分立、分類管理”的國有資產管理新體制
十七、大力發展公有資本為主體的混合所有制經濟
十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倡導集體經濟和合作經濟模式多樣化
十九、壯大集體經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原則與路徑
二十、完善雙重調節體系:市場決定性作用與政府作用
二十一、論按比例規律與市場調節規律、國家調節規律之間的關系
二十二、如何建立國內生產福利總值核算體系
專題四:經濟開放
二十三、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的對策思路
——兼論“三控型民族經濟”與對半式雙贏
二十四、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的新開放策論
二十五、構建知識產權優勢理論與戰略
——兼論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理論
二十六、中國區域經濟與亞太合作的戰略構想
二十七、關于人民幣區域化和國際化可能性探析
二十八、“三元悖論”與我國資本項目開放的新考量
專題五:民生改善
二十九、馬克思主義視域下的幸福指數
三十、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理論解讀與實踐剖析
三十一、論我國勞動收入份額提升的可能性、迫切性與途徑
三十二、構建國家主導的企業職工權益保護體系
三十三、城市以公租房為主的“新住房策論”
三十四、機關、事業和企業聯動的“新養老策論”